185.第185章_四合院:百倍返还
唐家三少 > 四合院:百倍返还 > 185.第185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185.第185章

  平时李建东都是一个人来参观这些古董

  好的东西没有人跟他一起分享。

  这确实是一件比较遗憾的事情。

  大多时候李建东都是一个人来参观的,今天终于有了一个伴儿。

  虽然这个伴儿,并不是很讨人喜欢,但也还是有胜于无吧?

  两人终于走进中心的大厅。

  也就是藏着八大山人字画的展厅。

  刚才来的路上,易中海已经起了疑心。

  他发现前面的藏物里,有几件是他曾经见过的。

  当时易中海也想收购这些古董,后来,据说被破烂帮的人给采购去了。

  难道,博物馆背后跟破烂帮有关系?

  易中海觉得很有这个可能。

  这里的工作人员为什么对李建东这么客气?

  破烂帮的帮主是韩春明,韩春明是李建东的徒弟。

  难道是这个博物馆的馆主真的和李建东以及破烂帮之间有交易。‘

  ’那么他们认识李建东也是很正常的。

  李建东之前好歹是轧钢厂的厂长,这个博物馆建在南锣鼓巷,馆长肯定也是认识李建东的。

  一切串联起来。

  易中海就觉得,自己已经知道当时破烂帮收来的古董都是给谁了。

  原来,他把这些古董都交给了南锣鼓巷街道。

  难怪这么多年都没有人发现那些东西去了哪里,再想想南锣鼓巷街道的主任,也是李建东的徒弟,易中海顿时就觉得自己猜测的更对了。

  “李建东,可真有你的呀,原来破烂帮收的那些古董,都被你们藏在了南锣鼓巷街道。

  只是,我怎么也想不明白,这么多的古董,你们都藏在哪里?还有你那个徒弟,当时就已经是街道办主任了,藏这么多违规物件,他难道不怕被人发现了免职吗?”

  易中海在语气里不无后悔。

  如果当时让他知道这些古董是藏在街道办,那么他肯定是要举报一波的。

  到时候,不但傻柱要被从街道办主任的位置上弄下来。

  韩春明这个破烂帮的帮主也要被抓起来。

  甚至,连李建东也会受到不小的牵连。

  只是现在说这些都晚了。

  随着改开之后,现在收藏这些东西,已经不再是违法的事情。

  易中海真是肠子都悔青了。

  此刻,听到易中海的话,李建东虽然知道他猜错了。

  但为了恶心他,李建东面带微笑的说道。

  “易中海,你现在才知道是不是有点晚了,如果早点被你发现的话。不但这些古董可能藏不到今天,就连我那个轧钢厂的厂长,可能早就被人给免了吧,可惜啊易中海,谁让你当时没那个眼力劲儿呢。”

  他就是故意在恶心易中海。

  易中海听到这个话,果然面色铁青,气的不行。

  然而,这还只是开始,更让他生气的还在后面呢,随着两人继续前进,藏品的档次也是越来越高。

  易中海毕竟是干过这一行的,对一些古董字画也都有一些研究。

  他知道这个中间大堂里面的东西才全都是好货。

  不由得目不转睛地观看起来。

  李建东也不再解说,默默地跟在他旁边,随着两人越走越近,前方就是那幅八大山人的字画了。

  当易中海看到这幅熟悉的样品。

  眉头顿时皱起来。

  眼睛是发出一声不屑的笑声,“呵呵,李建东,你们还真是没有眼光啊,竟然把这副样品放在这个地方,难道你们就没有什么好东西了吗,真是让人贻笑大方呀。”

  既然知道这个博物馆是跟李建东有关,那么易中海说话自然也不会太客气。

  这幅字画是他当时卖给李建东的,当时他可是找过很多专家都说这幅画是临摹出来的。

  以易中海的精明,对方说这幅字画是假的他还不信。

  最后发现卖不出去,他才彻底相信这幅字画是赝品。

  而现在这件赝品,竟然被堂而皇之地摆放在这个中心的大厅。

  这个中间大厅里的字画,可都是些好东西啊。

  每幅字画至少也是价值5000块钱。

  其中甚至还有几幅恐怕要价值数万元的。

  李建东把这幅字画和这一些东西放在一起,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不懂字画了。

  当年自己卖给他这一幅画的时候,李建东也说过这幅字画是临摹的。

  现在放在这里不是故意找喷吗?

  李建东听到他的话,只是笑了笑,然后指着字画下面的介绍说道。

  “易中海,你先不要着急,你看看这个字画上面的备注,是不是和你理解的有点不一样?”

  博物馆里的字画每一幅下面都有关于他的备注,包括其他的古董也都是同样的操作。

  在每一个古董的下面,都有关于这个古董的来历以及介绍,让参观者自己去发现。

  此刻因为这张画是他卖给李建东的。

  他觉得自己对这幅画很了解,所以根本就没有看关于这幅画的介绍。

  被李建民一提醒,易中海这才冷笑着看向他的介绍。

 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,易中海越看,脸色越发难看起来。

  “不,不可能,这根本就不可能,李建东你们也太能自以为是了,八大山人是什么档次的画家?他怎么可能临摹明朝一个小画家的作品?你们博物馆真是无耻至极,为了哗众取宠,连这些东西都造假出来了。”

  易中海情绪激动,十分生气的嚷嚷起来。

  他不愿意接受眼前的事实。

  如果真是八大山人早期的字画,那么这幅字画的价值最少在1万块钱。

  这才过去多长时间呀?

  500块钱的字画就变成了1万块钱。

  而且是以赝品卖的。

  现在原本的赝品变成了真迹,这不就说明易中海打眼了吗?

  所以易中海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。

  李建东看着他笑而不语。

  易中海是真的怕了,他怕自己当初是打了眼。

  李建东不由的笑了起来。

  “易中海,其实你明白,这幅字画就是八大山人的,八大山人的字画特征明显,只要是干这一行的,很轻易就能看出来,你们之所以以为他是赝品,无非是因为八大仙人的名声太大,感觉他不可能临摹一个明朝小画家的字画,然而你们忘记了,八大山人也不是从一开始就出名的。”

  “当初正是明末清初,八大山人也是家道中落,根本没有人关注过他的字画,是后来到了清朝之后,他的字画因为风格明显才被别人给吵起来了。”

  “尤其是八大山人早期,刚开始学画的时候,他临摹任何人的画都是有可能的,毕竟那时候他只是一种学习的状态,但不管怎么说,这幅画竟然有了八大山人的神韵,那么他越是处于早期,越是价值连城。”

  “现在这幅字画如果拿出去卖的话,起码也可以卖个1万块钱,所以你现在知道我为什么要谢谢你了吧?我要感谢你送给我这么一份大礼啊。”

  杀人诛心,李建东呵呵笑说完

  易中海气的脚步踉跄,快要吐血。

  “不可能,绝对不可能,李建东不管你怎么说,我是绝对不相信这幅字画来自八大山人的,你们就是在哗众取宠,你们就是在造假。”

  易中海疯狂的大吼道。

  他的模样,连旁边的孩子都被吓到了。

  还有旁边来参观的人,也都朝这边看了过来。

  几个工作人员也快速朝这边跑过来,向李建东投来询问的目光。

  李建东摆摆手对他们说。

  “把他带出去吧,不要让他影响到别的客人。”

  工作人员这才把易中海强行请了出去。

  易中海来参观博览院只是一个小插曲。

  听说回去以后他就病倒了。

  然后,过了没有多长时间就一命呜呼。

  好不容易领养了一个儿子,结果儿子还没有长大,易中海就撒手人寰,根本没有享受到养儿防老的乐趣。

  因为他死的时候孩子还小,易中海留下的资产也都被别人给抢走了。

  甚至没有人给他送行。

  最后是不是被谁埋了都不知道?

  不过这些都已经是后话了。

  又过了一年,香江那边传来娄半城的死讯。

  娄夫人也从香江回来了。

  她带着娄半城的骨灰盒。

  许大茂跟娄晓娥也都去迎接,两个孩子,哭得像泪人一样。

  按照剧里的情节,楼板城应该早在那10年之中就已经死在香江。

  但是,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一次有李建东帮他,娄半城没有在里面受过折磨,也或者是因为别的原因,总之这一世的楼板城多活了好几年,直到现在才传来死讯。

  李建东作为许大茂的师傅,也去参加了娄半城的葬礼。

  给娄半城上了几束花?

  虽然李建东跟娄半城之间没有什么太多的交集。

  但,自己住了对方一栋洋房,还有洋房里面的那么多古董。

  那个洋房,李建东给了自己的大儿子。

  现在房产可以交易,那个洋房也已经价值不菲了,至于那些古董自然就更不必说,所以无论如何也应该过来送人家一程。

  等葬礼结束,李建东本来打算要离开,娄晓娥眼圈发红,突然找了上来。

  “李师父,我想跟你说个事,你现在有时间吗?”

  她这个时候来找李建东,让李建东比较疑惑。

  于是点点头说道,“你说吧,什么事?我有时间。”

  娄晓娥先是朝远处看了一眼,然后扭过头才继续说道:

  “李师父,我想请你帮我劝劝大茂,大茂现在也老大不小了,每年都要去南方搞杂交水稻,研究这么多年来,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杂交水稻,咱们现在已经不缺粮食了,谁家都有饭吃,亩产1000斤的水稻难道还不够用吗?为什么还要一直研究?”

  “所以你能不能劝劝他,先不要搞这些研究了,我们好好过几天小日子,让他多陪陪家人行吗?”

  其实娄晓娥是一直很支持许大茂的。

  她觉得自己男人搞的东西非常有意义。

  但是随着她父亲的去世,娄晓娥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。

  现在,她已经不再年轻,娄夫人更是已经变得有些苍老。

  娄晓娥也想陪陪自己的母亲,想要多和许大茂一起过正常人的生活。

  李建东是不赞同她这个说法的。

 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。

  许大茂有虚拟农场这个绝活,研究杂交水稻无疑是最合适的,至于说亩产千斤也是不够用的。

  现在国家人口越来越多。

  但是可以种植的土地还是那么多。

  别说亩产千斤,就算产量再翻一倍,有些东西依旧要靠从外边进口。

  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还是太少了。

  于是,他想了想对娄晓娥说道。

  “娄晓娥,你把粮食问题想的太简单了,大茂将来肯定会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人,你既然当了他的老婆,那么就注定会要做一些牺牲。”

  “我知道,你是因为父亲刚刚离开,有些伤感罢了,你是一个明事理的孩子,我相信你有一天会想通的。当然大茂那边我也会劝劝他,多抽出时间来陪陪家人。劳逸结合才能更好的做事,你说对不对?”

  虽然许大茂有虚拟农场。

  培育粮食和其他农作物是他的责任。

  但,同样的因为有虚拟农场,很多时候在虚拟农场里面做研究就可以了。

  完全没必要整天靠在实验田里。

  许大茂之所以这么辛苦,是因为他想研究的东西太多。

  李建东打算找个时间给他指点一下方向,让他有计划的去实验,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浪费时间。

  从娄家离开两天后,李建东就找到了许大茂。

  “大茂,我跟你说个事,关于杂交水稻的研究,我给你两个提议,第一就是研究一下怎么在盐碱地里种植杂交水稻,第二就是想一想怎么提升它的产量,至于口感和味道可以稍微放弃一些,专门用作特殊时期的保鲜储存,至于其他和平没有灾害的时期,正常的粮食就已经够吃的了。”

  “另外你也可以研究一些其他的作物,比如一些蔬菜的怎么样提高产量,还有一些水果,最主要的是棉花,咱们国家现在缺衣少食,食物这方面虽然吃的差一些,但起码也能填饱肚子了,但是衣服这一方面,咱们国家的织布量还是非常稀少。”

  “你搞一些高产棉花,或者多挑选一些适合棉花高产的产地,让大家穿上没有补丁的衣服,这也是功劳一件。”

  李建东还跟许大茂说了许多

  虽然他平时很少用随身农场,但因为他的农业已经满级。

  所以在一些对于农产品的理解也是要比许大茂高一些的。

  最主要的是李建东有着未来的记忆加持。

  所以,他更清楚农业方面的未来,应该往哪个方面发展比较好。

  比如在盐碱地里种植的水稻,这个是在未来都没有研发出来的东西,但是万一如果能够研发出来。

  国内的水稻产量立马又可以提升很大一截。

  既然他和许大茂都有这方面的绝活,那就应该多朝这个方面来研究。

  说不定真的能够培育成功呢。

  许大茂对于李建东的话也是言听计从。

  虽然他觉得自己在农业方面是专家,但越是如此,他越明白李建东说的这些都有道理。

  难度当然也是有的,但没有难度的话,又何必需要他们来研究呢?

  所以,许大茂回去之后,就把李建东的话全都列了一个表格,每天按照李建东说的,在虚拟农场里面培育新的作物。

  反观李建东这边也没有闲着。

  许大茂已经开始研究种植棉花,但是关于棉花的种植,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定了。

  现在国内对于布料的缺少口子非常之大。

  虽然比起前些年来,已经好了许多。

  但是总体来说,现在能够穿上没有布丁衣服的人还是少数。

  所以李建东想要先走个捷径,想先从外面弄几台织布机。

  当然织布的原料不会是棉花,而是一种化学材料。

  这种材料叫的确良。

  这种布料轻薄,而且颜色花里胡哨,质量也非常好,很不容易被磨破

  因此,刚刚进入市场,就非常受欢迎

  但是事实上,这种的确良布也有它的弊端。

  首先就是不透气。

  而且,非常怕火,烟头碰上去一下就能戳破个洞。

  如果烧起来的话,恐怕人的皮肤就不保了。

  这年头还有很多人家生活都算都是靠柴火,所以这种的确良的布,确实也存在一些危险。

  总的来说,还是利大于弊的。

  尤其是在这个时代,国家的棉花产量非常低,的确良布不需要棉花,而是需要一些化学材料。

  所以就成了一个很好的替代品。

  李建东正准备联系自己的儿子。

  让他从香江那边进口几台制作的确良的机器。

  顺便联系一下制作布料的原料。

  谁知道还没有拨通电话了,刘海中就先找来了。

  “李厂长,最近您过得还好吗,我来看望您了。”

  自从李建东退休之后,刘海中就已经很少来找他了,对他的称呼也从李厂长变回了一大爷。

  今天突然又改回这个称呼,显然是有事情要请他帮忙。

  随着这两年阎解成已经顺利把握住轧钢厂,何大清跟刘海中也都相继退休了。

  何大清退休的比较早,他本来也不喜欢当官。

  刘海中贪恋在轧钢厂里的权力,不肯退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tjss9.cc。唐家三少手机版:https://m.tjss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