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3章 口号标兵凌文亮【恭祝各位过年好!】_火红年代,我在陕北当知青
唐家三少 > 火红年代,我在陕北当知青 > 第193章 口号标兵凌文亮【恭祝各位过年好!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93章 口号标兵凌文亮【恭祝各位过年好!】

  【小三轮在此恭祝?各位大年三歌声洪亮,而且播放的全是那种充满了澎湃激情的进步歌曲。

  工地上,号子震天响!

  无数用巨型木板写成的口号,铺天盖地、夺人眼球:

  【鼓足干劲,力争上游,多快好省的建设白家沟水利工程!】

  【一年超俞林地区,所有的兄弟生产队!力争三年内成为陕北第一!】

  【为白家沟大队兴修水利,为拯救全世界而大搞建设!】

  标语夺人眼球,让人记忆深刻!

  而那些振奋人心的口号,实在是响亮,以至于吓得天上的麻雀,都不敢再从河道上经过!

  等上级领导的同志们,来到现场。

  呈现在他们面前的,完全是一副热火朝天、干劲十足的劳动场面。

  震撼啊!

  上级领导的同志们,深受现场社员们个个争先恐后,一個个都拼了命干活的、那种火热激情渲染。

  大家伙不由自主的,也变得心情澎湃、激情燃烧起来!

  再加上白家沟大队,知道今天有领导们要来。

  在凌文亮的精心安排下。

  所以河道的建设工地上。

  时不时的,还有穿的花枝招展的秧歌队来扭秧歌。

  有女知青,和白家沟村里的大姑娘们组建的工宣队,跑过来表演文艺节目。

  以便给社员们鼓劲。

  扭秧歌的扭的卖力,文宣队的吼的声嘶力竭,光听到声音都能当鞭使!

  而那些干活的社员们,早就看见了这支浩浩荡荡、规模不小的视察队伍了?

  于是乎。

  工地上以前一切不好的人和事...暂时没了。

  平时口号喊的震天响,但是却很少把力气用在肩膀上的人,暂时也真干了。

  一个个都咬紧牙关,呼儿嗨哟的,在那里卖力的干活

  可不敢偷懒啊!

  至少他达达还没走的这一个小时内,是不能歇息的

  “白家沟大队的水利工程,搞的很好,很有成效!”

  那位带队的副主任,很是满意的指着河道里、那些如同蚂蚁般辛勤劳动的生产队社员,“不错,群众们的建设热情,很高涨嘛。”

  为了让这次检查,显得尽量客观公正。

  上面特地还不让大肆宣扬,说是搞个暗访。

  既然检查组都这样说了,那白家沟大队的支书白老猫,所以干脆就躲得远远的。

  连面都不露了!

  ——这是一个懂得配合的人。

  现在既然副主任都已经开始定调了,那下面自然有人跟着。

  “是啊,张副主任说的对,总结的很有深度!”

  拿着个小本本,忙前忙后围着领导转圈圈的、县广播站通讯员桑汴熙。

  此时忙不迭的开口附和,“这主要还是归功于主任您...领导的好!

  再加上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,以及这项水利工程的负责人,兢兢业业、浑然忘我的奉献精神...”

  “哦,对了,小桑啊。”

  被桑汴熙这么一提醒。

  副主任笑眯眯的问,“这工地上的负责人,究竟是哪位好同志呀?

  来来来,把那位同志请过来,好人让咱们都认识认识...这个雁阵飞得快不快,全靠领头雁在前面带,啊...这个这个...对不对呀。”

  在场的人,纷纷点头附和。

  一听说要去请这个工地的负责人过来,和领导见个面。

  桑汴熙装作没看见正在喊口号的凌文亮一般。

  伸出手。

  朝着一个早就等候在一旁、一脸苦大仇深的陕北老汉招招手,

  “哎,这位老乡同志,能不能请你去帮我们,把这个工地的负责人同志,给叫过来一下呀?”

  “好勒!”

  陕北老汉答应的很欢,“同志,我问一下,确定是找我们生产队出工最积极。一个人当成两个汉子使,每天出工最早,收工最晚的的凌文亮、凌知青同志么?”

  那副主任一听!

  不禁大感意外,“啊?原来...原来这个工地的负责人同志,竟然是一位插队知青?”

  “哎哟,这可不得了!这就让我有点意外了啊!”

  副主任面露惊喜,“老汉...咳咳,这位老同志啊,快快快,麻烦你赶紧把这位负责人同志,给我们请过来一下....”

  副主任也是陕北土生土长的人。

  平常他在称呼那些老农民的时候。

  按照习惯,张口就是:“那个老汉”,“哎...那个女子!过来一下”

  ——习惯了都。

  但现在。

  旁边有拿着小本本,一直在记录自己一言一行的通讯员,有他在场的情况下。

  很显然,就得说点‘文明词儿’了。

  老汉听到叫。

  伸出一只脚,把自己的旱烟杆在上面磕掉烟灰。

  随后别在腰间的裤带上。

  穿着一双烂布鞋,就开始跑了起来...“唰唰唰”,“啪啪啪”

  只见这老家伙!

  在河畔上走“之”字型线路,足足跑了好几分钟

  然后才把双手合拢做喇叭状,运起中气使劲的喊,“哎...!凌文亮知青同志,这边有人找!凌文亮知青同志!麻烦你,过来一下!”

  “哎!来了来了!”

  河畔下。

  直线距离和那个老汉之间,绝对不超过5米的凌文亮。

  此时他正站在一个土坝上,使劲的喊口号,“同志们...啊!加把劲...呐!

  明年,亩产,600斤呀!

  亩产600斤?

  说实话。

  就脂米县这一带,在这个时期,哪怕最好的水浇地。

  亩产,通常也不会超过300斤。

  但这种情况对于白家沟的人来说,都已经听得习以为常了。

  保守了不是?

  完全可以大胆畅想一下的嘛,士气可鼓不可泄,社员们的劳动积极性,还可以挖掘挖掘一下的嘛!

  所以。

  当大家听见凌文亮喊的口号,站在河畔上、双方直线距离不超过15米的那位副主任

  笑得就更灿烂了!

  只听河道里的凌文亮还在喊:

  “同志们...呀,加油干...呐!

  明年,我们,一天三顿!顿顿吃干饭哇!!”

  一日三餐顿顿有,隔三差五还能带点油;家家户户粮食多,一天三顿啃馍馍

  这可是广大陕北父老乡亲们,最大最大的愿望啊!!

  大家伙儿过的...实在是太苦了!

  生产队的社员们,哪个不是一天只能吃两顿?

  忙时吃干,闲时吃稀。

  不忙不闲,半干半稀。

  哪顿饭食里面,不是红薯粉,掺玉米粉,再加野菜对付着?

  饭菜实在是太差!

  长年累月下来,营养跟不上不说,而且还饿的大家两眼冒星星!

  每天最、最大的梦想,就是能吃顿饱饭。

  一个个的,饿的晚上在梦里都砸吧嘴...饿啊!

  听听!

  听听人家凌文亮创造的这些口号,那是多么的鼓舞人心!!

  一天吃三顿呢...而且还是干的,这能不得劲儿嘛!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tjss9.cc。唐家三少手机版:https://m.tjss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